先看几组数据,淘宝目前销售的商品总数超过10亿,其中只有3%-4%的商品有销售记录。另一组数据还显示,目前淘宝只有3%左右的店铺能盈利,其余97%的店铺亏损。虽然这些数据是否夸大还有待验证,但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传统企业发现业务越来越困难,前景黯淡。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互联网使企业越来越难做。到底何故?
从宏观角度来看,中国传统企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痛苦时期,这不仅来自产业链上游的资源垄断,也来自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变化。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仍落后于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一些应该在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潮流中学习游泳的行业,由于制度和政策等原因被套上了救生衣。这些产业只关注国民经济的第二产业,对产业链的上下游有很大的贡献,所以当它们面临生存困难时,它们会像癌细胞一样迅速蔓延到整个经济体。
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无论何时,其内部经济规律都不会改变。互联网的兴起放大了市场经济的特点。当互联网从年初在中国扎根时,很少有企业注意到这是影响中国经济变化的主要力量。电早萌芽的是电商,其次是电商。一些嗅觉敏感的企业已经学会了在互联网上游泳,并率先享受互联网红利。而其他受制于制度或反应迟钝的企业却跟不上整个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变化,不知道自己的未来。
从企业企业经营的微观角度来看,把电商比作一座山,有的企业还在山脚下,有的企业已经在山腰,有的企业已经登上了山顶。不同阶段的企业对电子商务的理解与宋代禅宗大师的三重境界非常一致。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个重点是看山是山。山脚下的企业似乎知道什么是电子商务。他们知道企业要走电子商务,不做电子商务是死路一条,但他们不知道哪条路是登山,需要准备什么工具。二是看山不是山,已经爬上山腰的企业,对应于已经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企业。虽然他们开始探索电子商务的道路,但他们发现前面有荆棘,走了很多弯路,迷失了方向。第三是看山还是看山。登上山顶的企业会突然意识到,他们将了解电子商务的本质,学会改造自己的企业。
目前,绝大多数企业仍处于电子商务攀登的困难道路上,一些企业甚至跌入悬崖。研究这些困难的企业可以发现,成功的方式有很多,但失败的方式却惊人地相似。作者认为,传统企业应遵循电子商务的三条规则:
首先,资源应该流向最有价值的平台。企业应该扩大对电子商务的理解,而不是在淘宝或阿里巴巴开店做生意。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商业互联网。有人的地方会有生意。你的客户在互联网上频率**的地方是你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努力工作的地方。目前,中国80%以上的流量由阿里巴巴和腾讯控制。这三个平台应该是企业需要使用的电子商务平台。如果把电子商务比作国际象棋,淘宝或阿里巴巴平台应该只是电子商务棋盘的棋子,现实是许多企业把淘宝或阿里巴巴平台作为整个国际象棋。
第二,要先生存后发展,两条腿走路。先把线下的腿走好,解决生存问题,再谋发展才不会有后顾之忧。网上电商这条腿不能单纯靠价格取胜,也不能把电商当成清库存的回收站。电子商务作为清理库存的销售渠道,不仅影响了原有的线下销售体系,也对品牌造成了致命的伤害。此外,在做电子商务时,你会发现在互联网上销售产品的成本并不比线下便宜。面对成千上万价格极其透明的同质化产品,依靠价格获胜的产品根本没有竞争力,除非你的成本可以控制在比同行低20%以上。
第三,基于用户体验的产品创新是企业电子商务的**规律。据说互联网客户是最挑剔的,但正是这种挑剔为企业的产品研发和创新提供了快速迭代的机会。电子商务的最终意义不仅在于销售产品,还在于利用电子商务指导产品研发,构建企业与消费者的新联系。在传统经济时代,企业开发产品往往是闭门造车,互联网给企业和用户直接互动的机会。小米是利用互联网进行产品研发升级的经典案例。不是它的营销有多好,而是它的产品超越了普通用户对传统手机的体验。